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他对老九老十,也没有更多的要求了,安分守己就好,尤其是后者。

十二一如既往,该上朝上朝,该读书读书,他这个儿子也并非体弱之人,虽上比不过老八老十,下比不过十三和十四,但在诸皇子之中骑射和布库并不是垫底的,可到现在府里却只立住了一个格格,两个阿哥皆早夭。

老四尚且能有四子一女,老九虽然儿子少,只有年前生的一个庶子,但女儿多,前头接连生了五个女儿且都立住了,可见老九身体是没有问题的,只是生儿子的缘分浅。

两个体弱的儿子,子嗣不让人担心,反倒是老八和十二,一个肾气虚弱,另一个呢,生下来的孩子立不住,是不是也有点问题。

康熙承认他可能是因为老八之事,在十二的问题上有些疑神疑鬼了,但他没办法不多想,子嗣传承对任何人都是大事,他已经有一个儿子如此了,不想再有另一个。

十三门前的冷清是他没想到的,不像老四自己关上大门不接拜帖,十三并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但他的那些臣子们,宗室的王公,八旗的勋贵,都只看得见前头的三贝勒,看不见后面的十三阿哥。

这两个儿子都是被他当做保成未来的贤王培养的,论资质,十三还在老三之上,论性情,十三也要胜过老三一筹。

如果那日留在德州行宫的是十三而非老三,十三大抵做不出来状告知直郡王之事,就算是做了,事后也不会畏老八如虎,主动送上九处铺子赔罪。

康熙想着这些已经年长的儿子,没有哪个是特别让他满意的,请立新太子的折子一拨又一拨,但事关国本,在大清已经废过一个太子的情况下,再立太子必须慎之又慎。

在老三、老四和十三这几个人当中,老三单在性情上就已

经差了一筹。

“传四贝勒和十三阿哥。”康熙沉吟一瞬,又补充道,“八贝勒也一并传过来。”

如果早知噶礼会让人放出那样的流言,早知道老八不能生的流言会传得那么广,他当初就不会答应老八不给贝勒府赐人了。

当时是想用老八的痴情做幌子,如今倒好,贝勒府不进人反倒成了佐证老八身体有疾的证据。

以至于在宗室和朝堂名声不错的老八,这次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名八贝勒做新太子,这是都信了外面的传言。

足足一个时辰,三位皇子才陆续赶到,也是赶巧了,这三位就没有一个老老实实待在府里的。

忙着耕种的四贝勒,种完了自家府里预留的几块地还不够,又和福晋携儿带女去了城外的庄子上。

八贝勒倒是没出城,但他不在内城,而是和老九老十跑到外城闲逛去了,传诏的太监跟着八贝勒府的人找到八爷时,几位爷正在给街上耍杂技卖艺的人打赏银子,放满了铜钱的盘子里就那么几块显眼的银锭。

相比前头这两位,十三阿哥是最先到乾清宫的,人家只是不在府里,但没离开内城,受主人家邀请去十四爷府上吃酒去了,散过酒气去宫中都比前头那两位爷要快。

康熙虽然让人盯着这些长成的皇阿哥,但他又不可能时时让人汇报,他也没这份闲工夫,哪怕是眼下这样的特殊时期,也只是让人隔几天汇报一次。

所以也没想到,传召的三个人今日都不得闲,跑到城外种地的,跑到外城看杂耍的,也就十三这个还算正常,去弟弟府上吃酒。

康熙看着满桌的折子,不得不感慨,他这几个儿子都很有闲情逸致。

老八也就算了,用不着着急,内务府那边也没出什么差错,算是做好了该做的。

老四和十三心里就没点数吗。

“怎么会想着去城外庄子上种田?是贝勒府还不够大?”康熙问道。

四贝勒跪在下面答:“如今天气暖和了,儿臣是想着顺便带孩子们出城踏青。”

顺便躲躲人。

贝勒府的大门关上了,也表明了自己不想待课的态度,但挡得住别人挡不住亲弟弟,他实在不想和十四弟周旋。

在过去的那些年里,许多时候他都是佩服老八的,怎么会对十四那么有耐心,他和十四往往说不了几句话,便已经是一肚子气了,他也没耐心哄。

不像老八,好似是一点儿都不烦十四,不过那也是从前了,这回人家领着老九老十去外城闲逛,不也没带十四吗。

即便是亲哥哥,四贝勒对十四的印象也只有一个——狗憎猫嫌。

康熙不置可否,将目光移向老八,问的却不是在外城闲逛之事,而是老八送上来的孝敬。

“太后年事已高,她虽不曾抚养过你,但却是你的长辈至亲,日后送到延禧宫和启祥宫的东西,不得少了宁寿宫的份儿。”

老八送的孝敬也没什么稀罕东西,从湖里打捞上来的鲜鱼,养在花盆里

的韭菜,活蹦乱跳的河虾,还有一些民间的吃食。

书友推荐:投喂流放罪臣后,她被迫现形了大道龙腾他说我不配陪你度过被嫡姐换亲之后当明星从跑龙套开始赛博剑仙铁雨万人嫌神探凭亿近人升迁之路金毛高考误入官路乖崽[快穿]替嫡姐爬上龙床,她宠冠后宫绝品风流狂医偏执攻怀了颗蛋以后二嫁权宦官场:从离婚后扶摇直上私吻蝴蝶骨非常权途伪装大佬那些年
书友收藏:绝品宏图你一个交警,抢刑侦的案子合适吗官路红途红颜官途云婳谢景行替嫡姐爬上龙床,她宠冠后宫用拳头成为世界最强反派的我只想让她们乖乖听话官场:从离婚后扶摇直上他说我不配都市狂龙枭神禅院惠觉得可以主母重生,全侯府火葬场悖论H( 续更)被嫡姐换亲之后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春风玉露红粉官路千里宦途误入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