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亡于神宗,对神宗皇帝来说确实有些不公平,但他也绝对脱不了干系。
深居宫中,三十多年不上朝,大臣上的奏本,举荐的官员,皆是不批红,留中不发,让中枢对地方的掌控力下降,甚至是京师的官员也是缺额极大,这对于一个庞大的帝国是致命的,因为庞大的帝国最需要的就是官吏对于地方的管理,只有对地方管理到位,你才能保证整个国家的力量可以很短时间内凝聚在一起,但在木工皇帝的时候,魏忠贤的阉党就将这个问题解决掉了。
阉党虽然做的天怒人怨,但确实有自己的方法,将地方统合起来,这个问题也就结束。
有人说,崇祯亡国,实属可怜,若是将其放在神宗之前,大明一定不会有那个结局,可历史不会假设,即便神宗是崇祯的性格,他就能保证比自己的爷爷做的好吗?
不会的。
那么大的一个国家需要能臣与皇帝配合治理。
可皇帝找不到能臣吗?
每个皇帝的时期都有能臣,正德时期的王阳明,那可是大boos级别的,嘉靖时期的高拱,徐阶……,神宗时期的张居正,崇祯时期的孙承宗,洪承畴,孙传庭……
能人名臣辈出,但皇帝却无识人之名,外行指挥内行,这一切都是来源于明末时期的朱家皇帝素质不行。
是老朱家的性格缺陷吗,不,不是,是对于皇帝的培养。
在洪武皇帝时期,老早的立下了太子朱标,让其监国辅政,早早的锻炼其能力与对国家的掌控,不至于剑走偏锋的与大臣们争权,而到了永乐皇帝时期,朱高炽,朱瞻基,一个太子,一个太孙早就定好了。
他们的能力也没有多大问题。
可自从朱见深的老爹开始,明朝皇帝的素质就下了一个台阶。
不是说变笨了,而是自我的一种拘束松懈,对国家的权威与掌控力不够。
所以朱见深就想着自己在改变弊政的时候,也为大明立下一个储君的制度,早早立太子,早早接触国政,锻炼太子的治国才能。
“陛下,陛下,英国公府马上就要到了,陛下不要睡着了。”坐在车架前的张保探进头说道。
朱见深白了他一眼说道:“朕又不是两三岁的孩子,说睡就能睡着。“
“是,陛下。”
朱见深那么迫切的想要见到张辅,是想听一下张辅对大明朝堂各项制度的见解,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军事方面。
大明洪武年间的户籍制度,在初期的时候,确实实用,可到了后期,也成了拖累,军户没有战斗力,导致军队也没有战斗力,长期的户籍制度,压抑了整个民族的创造力。
朱见深亲政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拿户籍制度开刀。
张辅是大明的常青树,对于这些事情了解也多,自己只要看了一眼张辅,与他聊聊,便能有更丰富的见解。
张辅25岁的时候,便随父从军,从帝国一隅向整个大明中枢发起了挑战。
26岁,父亲张玉阵亡,代替父亲指挥大军南征北战。
28岁,攻入南京,成为了靖难之役的四大功勋,受封英国公。
30岁,朱能,邱福等名将离世,让张辅成为了大明第一战将,那一年他刚三十岁。
32岁,南征灭国,收复沦陷已四百余年的国土交趾。
40岁,三次南征,灭亡了南越交趾的四个伪政权,让交趾人闻风色变,但却因为国家大策的影响,让交趾再一次的离开了大明的怀抱。
南越史书记载,輔所至多行殺戮,或積尸爲山,或抽腸繫樹,或煎肉取?,或炮烙爲戲,至有剖胎為二馘以應令者。諸京路以次受降。其遣民尽掠為奴婢,及轉賣去而四散者矣。
48岁,跟随朱棣北伐,率军深入漠北追击蒙古大军,大胜而归。
51岁,帮助宣宗皇帝平定朱高煦的叛乱,
按照原先的历史,这个戎马一生,功绩无数的大明战神,会在七十五岁的时候,死在土木堡乱军之中。
朱见深的一言一语,改变了张辅的命运,也为其保留了晚年的一些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