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皇上在长安城外遇刺的消息杨泰也听说了,然后杨泰坐在酒馆内安静地喝了两杯酒。
“不会这么巧吧?”杨泰心中隐隐有点猜测。
皇上遇刺这种天大的事情,一经传出,就立马登上了长安头版头条,成为了舆论的热点。
杨泰想要借用花间一壶酒帮助乞丐这个话题,为新酒坊造势的想法,顿时无疾而终。
毕竟一家小酒馆发生的这点事情是没办法和皇帝遇刺这种天大的事情相提并论的。
不过,也不知道是乞丐良心发现了,还是什么原因,今天没有乞丐来酒馆蹭吃蹭喝了。
这也让酒馆的生意再次恢复如常,此时酒馆内到处都在谈论皇上遇刺这件事情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惊天的内幕。
杨泰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皇帝死不死和自己没啥关系,不过想到自己和黄员外昨天也在城外遇刺了,总感觉这事情有点蹊跷。
原先没有多想,现在越想越觉得那黄员外不简单。
“那黄员外该不是如电视上演的那般,是皇帝老儿闲着无事微服私访吧?”
由不得杨泰不这么想,因为这事情发生的也太凑巧了。
今日朝堂上,文武百官没有了往日的意气风发,而是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尤其是刑部尚书吴渊,心中已经把徐文华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这货是假酒喝多了吗?竟然胆敢行刺皇上?
徐文华被关在了大理寺的天牢中,并安排了羽林卫接管看守天牢,显然这是皇上不相信刑部了。
赵勋坐在龙椅之上,俯视着下方的百官,脸上阴晴不定,不过心中却是乐开了花。
“安定侯,你那城外的庄户可是能人辈出啊!”赵勋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竟然不是关于遇刺这事情,而是说了一件风牛马不相及的事。
众人一头雾水,宋远山也是一脸懵逼。
“你们食君俸禄,却是不为君分忧,朕很是生气!”赵勋前言不搭后语,让底下百官更是摸不清状况。
“臣等惶恐。。。。。。”
众人连忙躬身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颍州旱灾一事,你们束手无策,不过朕却是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众人闻言,很是惊讶,联想到皇帝说的第一句话,难道这解决的法子出自安定侯府?
很多官员望向宋远山,却是看到宋远山犹如老僧坐定一般,没有任何反应,不过心中却是想着:皇上出宫竟然去了宋庄?
宋庄能有什么东西可以吸引皇上的目光?
赵勋似乎是有意吊着大家胃口,也没有说是什么法子。
“朕昨日得到一首诗,觉得很好,便分享给你们听听,朕也想问问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皇上反常的言行,让百官很是迷惑,昨日皇上出宫到底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赵勋没有管百官心中如何揣测,而是将杨泰那首悯农吟诵了出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诗的开篇很是平淡无奇,百官相互对视一眼,也不知道这首诗是出自何处,因为原先并没有听过。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然而接下来两句诗,简直振聋发聩,结合前面两句诗,便能想象出这是何等的人间惨事。
没人敢在这个时候接话,百官的头都低得更低了。
“朕想问下你们,这是为什么?你们好好想想回答朕,为何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赵勋最后一句话问得很重,声音也很高亢!
。。。。。。
杨泰自然不知道今日早朝,皇帝将百官骂得体无完肤,但是百官却是无一人敢出言辩驳,就连那些言官也是闭口不言。
直到早朝结束,众人也没有回答出赵勋的问题。
不过早朝结束后,众人却是都围住了宋远山,因为皇上没有说出那解决旱灾的法子是什么,而是吟诵了一首众人没有听说过的诗,显然这一切都和皇上口中所说的宋庄有关。
那里是安定侯府的产业!
宋远山当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宋远山一句话也没说,摆脱一众官员后,便出了宫,然后快马加鞭出了城,直奔宋庄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