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们夫妻离开后,林家还有林如海夫妻,季家也有一大堆人可以帮忙,为林泠的婚事提供帮助。
但林泠拒绝了。
当时接到林泠信件,林淮和季戈以为她担心母亲,特意写信承诺,等她嫁到京城,他们会在自家或她夫家附近买一栋宅子供继母居住,既可以互相照看也不会打扰彼此。
林泠却说,她并非因为母亲而拒绝一家人团聚,而是因为她的婚事已经有了眉目。
只是到底是什么眉目,她没说。
直到后来林泠与薛家三房的嫡长子定亲,两人才终于恍然大悟。
林泠当年上京参加季戈与林淮的婚礼时,曾与季戈提过,她也想学骑马,想要习武,想要和季戈一般走南闯北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
而恰巧,薛家三房便有一个商行,旗下有不少南来北往的商队。
这位嫡长子更是在成亲前,便已经跟着父亲四处行商,去了不少地方,不但眼界开阔,对妻子的要求也与寻常男子大不一样。
在其到了定亲的年龄后,他便直接对外放话,希望找个能陪他四处做生意的夫人。
江南儒学盛行,对女子的约束也最强,闺阁女子一向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儿来这样的姑娘?
可事情就是这么巧——
金陵没有姑娘愿意跟着这位薛家公子风吹日晒,姑苏林家的泠姑娘却因此对他另眼相看。
姑苏林家与金陵薛家勉强也算门当户对,硬要说的话,林家比薛家的门槛还要高一些。
得知林家有意结亲,薛家自然没有不愿意的。
或者说,薛家乐意得不行。
毕竟薛家二房一直有心亲上加亲,虽如今婚事人选换了一房,但能借此与三房拉近关系,二房再没有不愿意的。
三房嫡长子更在见过林泠后,便对其一见钟情。
林淮继母虽对薛家公子不太满意,但拗不过林泠坚持,最后仍是点头同意了这门亲事。
成亲后,二人夫唱妇随,一年十二个月有十一个月都在外奔忙。虽然招来了不少外界的风言风语,但夫妻二人倒是琴瑟和谐,感情颇好,即便成婚多年,林泠一直不曾怀孕,薛家公子身侧也没安排第二个女人。
不但如此,林泠的丈夫还特意停了两年生意和她一起留在江南备孕,一直到前些年生下长子薛蝌,这才恢复了生意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