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三夫人李氏也到了。
她面容有些憔悴,昨日发生的事还是对她有了影响,坐在老夫人身边也不如往常健谈。身边妈妈带着一个小姑娘,还有两个四岁上下的少爷,都由仆妇服侍着。
大夫人这个月回娘家省亲,自己的两个小儿女也都带去了。只有年长些的三少爷坐去了那边。
承玉年纪小,再加上父母不在身侧,都没去跟哥哥们一块儿坐,只跟在林氏身边。林氏见他身上还是那件半旧不新的衣裳,皱了皱眉,让人去找件新的褂子来:“快让嬷嬷给你换了,别让太爷瞧见,看见了他要不喜。”
承玉中途跟着仆妇走了。
老太太也瞧见了,却不是很在意,只道:“这孩子看起来也是个没出息的,连上桌都不敢。”
她说的是祖父那一桌。
明宜抿了抿唇。
他父母都不在河间府,没人重视,无人给他撑腰,连件体面的衣裳都没有,能一个人来已经是很有勇气了。
正想着,饭菜已经快要上齐了,明宜发现不似往日一般简单的早食,是一桌正经的席面,比平常还添了几分厚。
不一会儿,隔着一扇屏风的另一边,也陆陆续续传来说话声,男宾更多些,尤其是少爷这一辈,赵家在沧州的少爷,不算上未曾及冠的,便有六位了。一时间人影攒动。
她吃着饭,有时借着余光往那一边看去,只见一群人簇拥着谁走了进来,应该是祖父。
祖父身边还有一人,那人身量很高,身形优越,落后了祖父半步。入席时坐在了仅次于伯父的位置……她爹跟三叔父反而离祖父远些。
“是大哥吗?”她小声地问梨月。
“是大爷。”梨月借着给她布菜的功夫,在她耳边悄悄地说:“方才他们在廊下碰上了,咱们老爷昨儿个气没顺,想训斥大爷两句的,谁知道大爷今早要去面上,穿了朝服……正三品的官儿,老爷到嘴边的话都给噎了回去,面色非常难看。”
梨月一时间也不知该喜还是该忧。
忧的是二老爷似乎还没掂量清楚自己位置,要在这位如日中天的爷面前拿捏长辈的派头。而喜的则是,大爷似乎待小姐尚可,小姐靠老爷靠不住,这位若是势头盛起来……她们小姐能沾上光。
赵明宜看出了这丫头的想法。
她默默地想,她前世何止是沾上了光,那几乎是受尽宠爱了。
今年下半年,大哥会获封爵位,赵家的荣光有一半儿都在他身上。等再过两年,他会坐上蓟辽总督的位置,节制一方,到时候纵然是祖父,也再压不住这位兄长了!
她前世去了天津。总督府的小姐,走到哪儿都是头等尊贵的,没人敢给她脸色看。大哥似乎对女孩儿也没什么要求,只要她健康高兴就行,她真的过了两年被捧在手心的日子。
直到她出嫁。
想到这儿,口中的银鱼汤忽然就变得苦了起来。她把碗往一旁推了推,林氏在给老太太布菜,看见她不喝了,借着空挡过来瞧她:“这是怎么了,胃口不好?”
“没有,是方才糕点吃多了。”她看着母亲忙上忙下很是心疼:“您坐下吧,我给您盛汤,这个鱼汤好喝。”
林氏拍了拍她的肩膀:“你先吃,我得先伺候你祖母用饭,我过会儿再用。”说罢又去忙活了。
做人媳妇的只有等自己熬成了老封君才能坐下。赵明宜想到自己,纵然是大家小姐,对上婆婆的时候辈份上便矮了一头,也吃过不少亏。
沉默了一会儿。
不知什么时候,屏风后忽然躁动起来,应该是有人在劝酒,说话的声音也大了起来。多是三老爷的声音,他嗓门儿大,还能喝酒,酒桌上能拼得过他的人不多。
不过一会儿,一个端着小杯的少年被撵了出来,是三房的承宣,李氏见他过来心里咯噔一下:“你怎么出来了,怎么到我们这边来了,可是你说错话,惹你祖父不高兴了?”
老太太也皱眉。
赵明宜给他让了个位置,承宣面色发红,赶忙坐下了,尴尬地解释道:“我,我不会喝酒,拿的果酒,父亲说我不像样,把我赶了出来,让我跟妹妹们一块儿吃……明明大哥也没喝。”
李氏扶额,林氏却是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赵明宜也想笑:“你就坐在那儿,谁能赶你走,叔父就是逗你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