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觉着李燕庸累赘,但为了去逛灯会,也答应他跟着。
两家的马车在灯会相碰,蔺照雪一身红衣,侧身马车旁。
见到一位气质沉静,安静内敛的男子。
生得貌若好女,雌雄莫辨。
但皮囊不是最可贵的,最难得的,是他眼里很干净。
大凡男子,几近透露着财色酒肉桌气,大腹便便。
再比如世家小公子,也要么充斥着傲气,要么顽劣,要么只知道利益计较,小小年纪便已经成了一个世俗的男人。
而他不是。
蔺照雪头次见这种人,生了好奇:“你在想什么呢李家小公子?哪有小孩子不喜欢灯会,你为什么跌着一张脸啊?”
她问东问西,很是聒噪吵人。
少年小小年纪,却有着成年人的冷漠,直白明了吐出一句利益清晰的话:
“有逛灯会的时间,我不如多看两本书。”
蔺照雪恍然,原来这份干净,是不贪财不贪色不贪玩,只想拼命晋升的“干净”啊。
那确实心里清明,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进了灯会。
二人并肩……准确来说不是并肩。
李燕庸这个人很奇怪,他似乎是觉着蔺照雪聒噪,一直不怎么回话,没什么热情。
但又默默跟在蔺照雪身后,跟着她左瞧瞧右看看,像桩树。
初见过后,便是相处。
蔺照雪经过相处,才发现李燕庸好似并不如表面那般沉闷,反而,他之所以要惜字如金,是因不喜说废话。
比如,在她看灯笼好看,要包圆一整个摊子的灯笼时——
爹娘会无奈说铺张浪费,絮絮叨叨从小不忍则乱大谋讲到入土,一大堆话耳朵要起茧子。
她全不爱听。
下次继续买买买,反正不浪费了就是,大不了分发给民众。
但李燕庸却能只用一句话就把她制止下来,让她歇了包圆的心思。
直白又现实,说得她无地自容。
虽然沉闷不爱多言,但说的每一句都不是废话,都到点上,他是个务实心思直接的人。
也是蔺照雪向往的那种人。
她不是个直白的人,甚至算得上敏感,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正好互补了。
蔺照雪对他,从好奇,再到记住。
蔺照雪此次前来的根本目的,不是包圆灯,而是为了元宵节的头灯。
头灯是皇家做的,帝后二人每年都会抽出时间,联手做这灯笼,彰显帝后恩爱,亲民亲众,不高高在上。
灯笼有小女儿喜爱的金丝玉兔纹样,京中谁都垂涎。
猜谜猜得最多,拔得头筹,便可以得到这灯笼。
因为是皇家物件,这买也买不得,只能凭真本事赢来。
但东京能人居多,即便蔺照雪的丞相爹和娘请了一堆门客,要为女儿赢得这灯笼。
但最强的那个,还是在倒数第二轮,败下阵来。
蔺照雪小女儿心态,垂头丧气的,眼巴巴看着灯笼即将被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