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忧心忡忡地说,“不仅城中有骚乱,朝中大臣也分成两派。一派坚决支持削藩,拥护父皇和我;另一派则开始动摇,有的甚至暗中支持朱棣。”
“大哥不必忧心。”
朱樉安慰道,“只要我们兄弟同心,朝中大臣再怎么分裂,也无法撼动我们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我们手握兵权,掌控大局。”
“话虽如此,但我担心的是民心。”
朱标叹息道,“若民众因谣言而恐慌,城中大乱,那就更难控制局势了。”
朱樉沉思片刻,提出建议:“我想,我们可以主动出击。让锦衣卫和禁军联合行动,彻查城中所有可疑的集结点,一举捣毁那些死士的窝点。同时,也要严厉打击造谣者,维护社会稳定。”
“此计甚好。”
朱标赞同地说,“我会立即下令,由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负责此事。同时,也会派人向城中百姓宣布真相,澄清谣言。”
朱樉亲自带领一队锦衣卫,前往城中最大的一处可疑集结点—一座看似普通的商铺。
商铺外表无异,但内有乾坤。
朱樉带人突袭时,发现里面确实藏有大批武装人员。
这些人来不及反应,就被朱樉的锦衣卫制伏。
审问后发现,这些人确实是秦王派来的死士,目的是在关键时刻制造混乱,配合政变行动。
同样的行动在城中各处同时展开。
锦衣卫和禁军联手,捣毁了多个死士窝点,抓获了大批嫌疑人。
与此同时,朱标也派人向城中百姓宣布,陛下身体安康,朝政稳定,谣言不可信。
这些措施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城中骚动渐渐平息,市集重新开放,百姓的生活回归正常。
朱棣和李景隆的政变计划似乎被彻底粉碎。
然而,就在局势似乎已经稳定的时候,一个更为震惊的消息传来:朱棣越狱了!
“怎么可能?!”
朱樉大惊,“天牢戒备森严,朱棣怎能再次逃脱?”
据报告,朱棣是在深夜时分被人救走的。
救他的人杀死了所有看守,然后带着朱棣神秘消失。
更令人担忧的是,李景隆也在同一时间失踪了。
“这显然是有高人相助。”
朱标分析道,“普通的死士不可能如此轻易地闯入天牢,救出朱棣和李景隆。”
朱樉想了想,提出一个可能:“会不会是秦王的人?我们知道秦王与朱棣交好,而且也有足够的实力组织这样的行动。”
“很有可能。”
朱标点头,“那么,朱棣和李景隆逃脱后,极可能会前往秦王的封地。”
“如果是这样,那么危险就更大了。”
朱樉忧虑地说,“秦王有自己的地盘和兵力,如果朱棣与他联手,再纠集其他反对削藩的藩王,很可能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反抗力量。”
朱标沉思良久,最终做出决定:“必须派兵前往秦王封地,捉拿朱棣和李景隆,同时也要惩处秦王的包庇之罪。”
“大哥所言极是。”
朱樉赞同地说,“不过,此时派兵南下,京城防务可能会空虚。我建议,由我率领一部分军队前往秦王封地,大哥则留在京城,掌控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