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谥释义]
在孝贞显皇后崩逝之后,朝廷为其敬拟谥号,拟出了四种主谥、两种全谥,其内容为:
孝贞德性正固曰贞
孝钦威德悉备曰钦
孝肃摄下有礼曰肃
——————————
①《翁同龢日记》,光绪七年三月初九日、初十日、十一日条,第3册,第1554—1556页。
②《翁同龢日记》,同治八年十二月初四日条,第1册,第259页。
③《翁同龢日记》,同治八年十二月初四日条,第2册,第735页。
④《翁同龢日记》,光绪七年三月十一日条,第3册,第1555页。
⑤《翁同龢日记》,光绪七年三月十四日条,第3册,第1557页。
孝恪温恭不怠曰恪①
仪天祚圣
希天牖圣②
关于主谥的选择,大臣们当时有一些争议。时任工部尚书的翁同龢记录了这次争议。他提及,有不少大臣认为应该给予孝贞显皇后“钦”的主谥,这大概是因为孝贞显皇后垂帘听政的缘故,而翁同龢则支持用“贞”字,其理由是“贞字为始封嘉名,安字亦廿年徽号,此二字不可改”。大臣们又说,既然如此,就将“钦”字列在第一,“贞”字列在第二,翁同酥则坚持将“贞”字列为第一,并且提出了“贞者正也”的说法,再次强调孝贞显皇后应该谥为“贞”。③目前见到的档案的确是以“贞”字列为第一,而且孝钦显皇后和德宗也最终圈定了“贞”字。在后来的尊谥册文中这样解释这个谥号:“考周书之上谥,推薄海蒙庥之治本。孝与慈所以使民,体先皇锡号之初心,贞而安斯能应地。”④
孝贞显皇后原本的封号和最终的谥号均为“贞”。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封号的“贞”与谥号的“贞”的满文是不同的。封号的“贞”,满文作“gingguji”⑤,意为“恭敬”;而谥号的“贞”,满文作“jckdun”①,意为“贞节”。封号的“贞”体现的是文宗眼中对于孝贞显皇后的评价;而谥号的“贞”体现的则是大臣们眼中对孝贞显皇后的评价。
三、孝钦显皇后
[简介]
孝钦慈禧瑞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原镶蓝旗满洲后抬镶黄旗满洲叶赫纳喇氏,承恩公、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惠徵之女。道
——————————
①《呈谨拟尊谥四字单》,光绪七年三月二十一日,档案号:03-5535-03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全谥依《翁同龢日记》补。见《翁同龢日记》,光绪七年三月十八日条,第3册,第1559页。
③《翁同龢日记》,光绪七年三月十八日条,第3册,第1559页。
④《德宗景皇帝实录》卷130,光绪七年五月甲戌条,《清实录》,第53册,第872页。
⑤《为知照英嫔贞嫔云嫔清文封号字样事致内务府等》,咸丰二年五月二十四日,档案号:05-13-002-000193-002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⑥綦中明:《满语名号研究》,第80页。
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生。在咸丰二年二月参加八旗选秀,被指定为兰贵人,于同年五月初九日入宫。咸丰四年二月二十六日,诏晋为懿嫔。十一月二十五日,以协办大学士贾桢为正使,礼部左侍郎肃顺为副使,册封为懿嫔。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生第一子载淳,即穆宗毅皇帝。同月二十四日,诏晋为懿妃。同年十二月初一日,以大学士彭蕴章为正使,礼部尚书瑞麟为副使,册封为懿妃。咸丰七年正月初二日,诏晋为懿贵妃。同年十二月十三日,以大学士裕诚为正使,内阁学士黄宗汉为副使,册封为懿贵妃。咸丰十一年七月,文宗崩逝,穆宗即位,尊为皇太后,称圣母皇太后。同年十一月,与孝贞显皇后废赞襄政务王大臣,垂帘听政。同治元年四月二十五日,尊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同治十一年十月,因穆宗大婚,加上端佑两字。同治十二年二月,因穆宗亲政,撤帘归政,加上康颐两字。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十日,因穆宗遇天花之喜,暂览朝政。同年十二月,穆宗崩逝,德宗即位,与孝贞显皇后再次垂帘听政。光绪二年七月,因德宗承统并四旬慈庆,加上昭豫庄诚四字。光绪七年,孝贞显皇后崩逝,开始独自垂帘听政。光绪十五年二月,因德宗亲政,加上寿恭两字。同年三月,因德宗大婚,加上钦献两字。光绪二十年八月,因孝钦显皇后六旬万寿,加上崇熙两字。累计徽号曰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德宗变法。同年七月,孝钦显皇后废新政,临朝训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庚子国变,率德宗及孝定景皇后等西行。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率德宗及孝定景皇后等回銮,开始新政。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德宗崩逝,宣统帝承继穆宗为嗣,兼祧德宗,尊为太皇太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时崩,年七十四岁。宣统元年正月二十二日,恭上尊谥曰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同年十月初四日,奉安定东陵,升衬太庙、奉先殿。
[家族背景]
孝钦显皇后出身喀山系叶赫纳喇氏。根据谱牒的记载,其家族入旗的始祖名为喀山,世居苏完地方,入旗之后被编入镶蓝旗满洲。因苏完属于叶赫境内,所以亦称叶赫纳喇氏。叶赫国主系叶赫纳喇氏的谱系中并无喀山之人,故而喀山系叶赫纳喇氏与叶赫国主系叶赫纳喇氏(星恳达尔汉系叶赫纳喇氏)并非同族。
喀山入旗之后,被封为骑都尉、任世管佐领,从征辽东、毛文龙均立有战功,晋封为三等男,又因曾经授命抚育公主,晋封为二等子,去世后得谥敏壮。其后代承袭一等男爵和两个世管佐领,是镶蓝旗满洲的世家之一。到了喀山的玄孙喀英阿一代,喀英阿生有二子,第一子名为扎郎阿,承袭了喀英阿的爵位和佐领;第二子名为吉朗阿,作为世家子弟出仕,仕至户部员外郎。这位吉郎阿即是孝钦显皇后的曾祖父。
吉郎阿,字霭堂,仕至刑部员外郎、军机章京,卒于嘉庆二十年前后。娶妻宗室氏,在乾隆四十五年生子景瑞。景瑞仕至刑部郎中,卒于咸丰六年之后。娶妻瓜尔佳氏,生有二子,第一子名为惠徵,曾任安徽宁池广太道,这位惠徵便是孝钦显皇后的父亲;第二子名为惠春,曾任三等侍卫。①道光二十三年,户部银库亏空案发,导致宣宗对国库进行总盘查,并对嘉庆五年以来的户部官员进行追赔处罚。当时已故的吉郎阿曾任户部银库司员,所以朝廷要求其子景瑞缴纳二万一千六百两亏空。当时,景瑞认为这个追缴处罚只是阶段性的,过段时间便会不了了之,所以没有全力赔付。谁知宣宗对于这个追赔相当认真,以至于进一步处罚没有全力赔付的官员,导致景瑞在道光二十七年被下狱。惠徵在外任上得到这个消息,紧急通过各种方式搜罗钱财以尽快还款,最终景瑞在道光二十九年被放出,这是孝钦显皇后童年时期家庭遭遇的劫难之一。
孝钦显皇后的父亲惠徵是嘉庆十年生人,卒于咸丰三年,其妻镶黄旗满洲富察氏是归化城副都统惠显之女。这位富察氏生年不详,卒于同治九年(1870年)六月二十七日。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惠徵一共生有三子四女。三位儿子依次为照祥、桂祥、佛佑。照祥生年不明,卒于光绪七年;桂祥生于道光二十四年,卒于民国二年(1913年);佛佑据说是庶出的幼子,生于咸丰初年,卒于光绪二十年。这三位兄弟都比孝钦显皇后年幼。惠徵的四位女儿,根据学者所引《宫中档差务杂录》中孝钦显皇后给其本家祖先祭祀时所写的文辞“孝次女”,可知孝钦显皇后是惠徵的第二女,为嫡妻富察氏所出。其长姊很可能是夭折抑或资料不详。两位妹妹,一位生于道光二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