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0章
长安城里的商贾们,对朝廷的办事效率颇有微词。
其实也分情况。
一旦得到朝廷的重视,效率将会超乎你的想象。
就在房玄龄和李想用过晚饭后的第三天,文曲书院便来了一群官员,将文启明请了过来。
《大唐报业管理办法》被送到了文启明的面前,同时送来的还有一份限期整改通知书。
销量最大、最具争议性的《风月报》成了新政后第一个倒霉蛋。
当然,这份计划,是房玄龄亲自制定的,并不是完全禁止的。
如果你只在平康坊的青楼和酒馆里卖的话,那么,对《风月报》的限制就会放松。
总之,在这段时间里,文启明必须得表示一下诚意,直到他们的方案通过。
。。。。。。
李想再次来到了大唐日报的总部。
“宾王,从明天起,报纸由三天一版改为两天一版,另外,报纸上的文字,也要通俗易懂。”
每一次行业大乱,都是弱肉强食。
对于《大唐日报》,李想是寄予厚望的。
如今《大唐日报》在定襄,在登州,在洛阳,在扬州,在杭州都有销售。
虽然不是很及时,但在没有更好的传播方式之前,大家都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事实上,就算是李世民,也不可能每天都能收到来自各大州的消息。
比如岭南,从广州到长安,最快的飞剪船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如此一来,大明宫得到的消息,就会滞后一段时间。
这是历朝历代都有的一个问题。
“王爷,我已经参考了《三国演义》的写法,尽可能地通俗易懂,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就只能用日常用语来表达了。”
作为一个传统的读书人,骆宾王对用白话文写作,其实是有些抵触的。
可是,事到如今,他也不想失去这个机会,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写一篇大家都看得懂的文章,怎么了?”
骆宾王被李想的话噎得说不出话来。
“王爷,这件事,怕是会闹得沸沸扬扬。毕竟,长安城里的读书人,都是以文言文起家的,突然发生这样的变化,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骆宾王觉得如果连他都觉得难以接受,更别说其他的读书人了。
为什么学者看起来很高尚?
因为现在的社会,读书的人太少了。
那些圣人之言,没读过书的人,是看不懂的。
这种优越感,可不是谁都能体会得到的。
如果以后所有的报纸、文章都是白话文,那这些书生又该如何脱颖而出?
毕竟,现在的长安城里,识字的匠人和帮手,还是很多的。
“为什么不能接受?先秦时期,文字笨拙,书写艰难,所以,人们不可避免地要简化文字。”
“毕竟,刻录五十个字和三个字,那是天差地别的。所以,在那个时代,用文言文来记录信息再合适不过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纸张的价格已经降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再加上鹅毛笔的普及,想要写出更多的文字,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问题就在于,你写得太复杂了,很多人都看不懂。”
“王爷的话,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我听说,国子监里有很多读书人,已经对咱们报上的文章很不满意了,怕是会连累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