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秦朝宁参见朱大人!”他朝豫州知府行礼道。
“下官秦朝宁见过曾大人、汤大人!”他又朝曾知州、汤通判行礼。
“小秦大人有礼。”
“下官见过小秦大人!”
几人见上一面,朱知府便对秦朝宁嘘寒问暖了一番。
然后,他们几人之间实际上没聊多久,朱知府偕同曾知州、汤通判便离开了驿站。
在朱知府他们看来,他们自己这次过来驿站,不过是想和秦朝宁打个照面,并且告诉他们明日在府衙给他们接风,仅此而已。
事情点到为止就可以了。
要是他们这会儿在驿站耽误秦朝宁他们太久,让秦朝宁他们歇不好,那就是他们不识趣。
所以,朱知府他们来的时候急匆匆地,走的时候也是急急忙忙的。
翌日,秦朝宁、翁阳云、项俊茂、洪兴文、庄元洲,一行人吃过朝食就赶到府衙去报到。
豫州城府衙全体官吏们,在他们来到时都出来了迎接他们。
秦朝宁他们被这大阵仗有些许惊讶到。
等他们得知,大家对他比较好奇,他们一行人就理解了。
围观年纪小的状元郎,翁阳云他们表示懂!
他们工部、兵部当初也一样!
豫州城府衙的官吏们十分热情好客,还问及他们对豫州怎么看。不过,他们几人都没能说出点什么来,语言有稍许干巴巴。
主要是从他们初到豫州来看,豫州周边给他们的观感是黄土漫漫,萧条得很。
而豫州城内,比起其他州城就显得稍简陋,沿街的百姓看上去日子都是紧巴巴的。
在接风宴上,朱知府、曾知州、汤通判对秦朝宁很是热情,期间对他多有照顾,又多次关切询问他接下来在豫州境内需要他们府衙怎么配合。
秦朝宁见他们对于治理水患一事颇为着急,便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安排捡了些来说了说。
对于治理黄河一事,他前期可能会花上两三旬的时间,和水部的三位同僚一同下去考差实地情况。
如果府衙这边想给他们提供协助,秦朝宁见状,没有丝毫拐弯抹角,径直告诉他们,他这边需要历来参与过黄河改道、黄河筑堤……所有和黄河相关任务的工匠们、官吏们等的协助。
他希望府衙可以帮忙召集他们,让他和水部的同僚们有机会和有相关经验、经历的人进行见面沟通。
朱知府等人一听,毫不犹豫就应下了。
在他们眼里,只要他们事事配合到位,黄河治理一事若是成了,功劳就有他们一份!若是治理失败,那么他们就无半点过错!
这几年里,他们犯不上和秦朝宁这个宣朝年纪最小的新科状元郎过不去。
更何况,秦朝宁还身兼巡按御史。万一惹急了,小秦大人一封奏折就把他们的名字送到了历帝桌前,就才是真正的麻烦大了。
两方的人都有意和对方打好关系,因此看上去相处甚是融洽。
接着,没费多少功夫,他们互相之间趁着宴席期间,就商议好了后续的一些任务安排。
由于秦朝宁他们的人身安全由五军营的庄元洲他们负责,府衙这边就无需给他调拨士卒。
对此,朱知府他们几人心下更是欢喜。
次日,秦朝宁带着翁阳云、项俊茂、洪兴文,在府衙安排的人手带路之下,开始出发,前去黄河流域实地考察情况。
朱知府他们挑选出来给秦朝宁带路的人,是豫州境内土生土长的人。
该衙役出身于黄土高坡,自小就在黄河周边长大,对地形熟得很,还对周边的百姓之间,再重的方言口音也能交谈自如。
待他们一行人离开城门,马车约莫走了半天的路,才到的黄河河道附近。
此时,正值晌午,艳阳高照,稍微驱散了春末的寒意。
但是,马车外的风很大,还夹杂了沙砾,等他们下了马车,片刻就把他们的一行人都染上了一层尘似的。
“小秦大人和各位大人,您们还是在车厢内吃过晌食,再戴上面巾下来吧。”府衙派来带路的衙役恭敬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