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宁看到秦石的高兴劲还在,又犯起了逢人便喊叔的小毛病。
闻言,对方笑了笑,就让他赶紧进去。
等秦朝宁到了县衙大堂里面,他走到前排寻找了片刻,才在第一排第三个号房看到对应的丙乙牌号,便自行走了进去。
在他进入房号时,位于上座的县令大人、县丞、县尉、主簿皆停下手中的动作,抬眸往他那边看了一眼。
其中,梁县丞与老主簿瞬间就把秦朝宁认了出来的。
他们一个是因为这小儿是自家儿子的同窗,另一个是因为曾经给这虎头虎脑的孩童上过幼丁户籍。
他们二人对于秦朝宁,算是印象深刻,现下心里皆是甚是吃惊。
梁县丞恍惚了一瞬,情不自禁心中感到啧啧称奇。
他虽知道梁梓稳的同窗性情持重,人也聪慧。但是,他真没料到此子竟是这般聪明睿达。
要知道,秦朝宁此时的号房,就是上一场应试第三名的意思!
而这个号房的考卷,昨日可是曾被县令大人糊了名字来找他们几人皆问过,此卷该当几名。
他和县尉、主簿当时看完考卷后,毫不犹豫的回答都是“此卷当得第一!”
梁县丞现在的心情真的很复杂。
他虽不知眼下为何最后县令大人把秦朝宁放到了排名第三的号房,但是那答卷当真对答得甚好,在他看来理应第一,堪称案首之才!
梁县丞之所以这么想,也是有缘故。
按照惯例,县试最难的一场应试就是第一场,尔后的第二场考的[1]是八股文一篇,律赋或是孝经论一篇二选一,再者默写《圣谕广训》指定部分内容;第三场考的是八股文一篇,律赋一篇,试帖诗一首,默写《圣谕广训》指定部分内容;第四场与第五场考的内容一致,主要考四书五经的默写。
因此,真实情况就是,第一场的成绩是大抵上决定了县试的结果,已经最能够看得出该学子的学识水平。
后面几场考试不过是筛掉人所用,但凡不要作答得太差,第一场结果里的前二十的学子排名基本不变。
所以,梁县丞的心情别提多七上八下了。他都有点儿想立马回家揪着自家儿子的耳朵问问他,你舍友兼同窗这般堪称神童,你都不知道沾点光吗?
与此同时,底下的秦朝宁这会正忙着啃鸡蛋和馒头。待吃过两个鸡蛋和一个馒头,他又拿起水囊喝了两口水。
此外,他还藏了一个鸡蛋在考篮里。这是他早上问管事多要的。那时,他直白告诉管事他考完试就饿得很,所以他想向书院多要一个鸡蛋,日后待他们家送他返校时再补回鸡蛋给到书院里。
听罢,管事的没半点迟疑地应了声好,便多给他一个。
其他举试班甲乙班的学子们见状,纷纷也多要了一个。
说实话,待到下午时分,他们也饿得慌!
管事的都一一应下,把鸡蛋给他们分了下去。
县衙大堂里没一会儿,考差们陆续发下第二场的考题,底下的众位学子窸窸窣窣地开始动了起来。
秦朝宁接过考卷后,小心翼翼地打开自己手上的考券。待他粗略地把题目看完后,他才在考桌铺上草稿用纸,然后将正式的答卷仔细卷好,放置在考桌最左侧备用。
这之后,他目光专注地二次阅览考题,一字一字地往下看。
县试第二场的考题同样是三道。
题目一:[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题目二:
可选一:以山村野趣为题作律赋一篇。
可选二:[3]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以出自《孝经》此句作经纶一篇。
题目三:默写《圣谕广训》重农桑以足衣食篇。
秦朝宁面对这三道考题思考了一阵子,才在脑海里定下来了答题思路来。
题目一的出处,他记得源自是《论语。学而篇》,[4]其中原文是,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曾子曰:“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这篇其中的重点,是孔子提出了君子应有的品德是哪些。
秦朝宁打算从君子的仁、孝、信等道德标准破题,不深究曾子所言。
题目二这里,他选择写律赋一篇。因为《孝经》,他压根没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