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县县内,除去东篱书院,是还有三所别家的书院的。
往常的县试,四所书院里都有不少学子会下场应试。不过这些学子们加起来,对于盐边县整个县而言还是人数太少。据记录,盐边县县试的录取名额往往只有十名至二十名左右。
在保举环节这里,依照惯例,四所书院均是相互的夫子们轮换着给对方的学生作保。
孙夫子今日就是带他们去的王举人办的明德书院。
这所书院目前是盐边县最大的书院,里面不仅有王举人这位老爷,还有两名秀才授业。
第055章55。县试第一场
明德书院位属于县衙后方那一带,离位属商铺末尾那一带的东篱书院有些许距离。
孙夫子带着众位学子步行赶过去。
一行人里面,个头矮得突兀,长得白净可爱的秦朝宁就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他昂首挺胸,努力迈着小短腿跟上众师兄们的步速,觉得自己此时此刻也是和师兄们一般儒雅风流,翩翩少年。
实际上,他们一行人在路人眼里则是,一位精神抖擞的老夫子带着一群清秀,朝气蓬勃的少年。其中,还有一名年纪不大,看上去费了吃奶的劲,一路小跑着才能跟上队伍的蒙童。
等他们到了明德书院,他们还没来得及仔细观察这座有些许古朴气息的院子,就被门房恭敬地带进了院内。
他们安静地跟在孙夫子身后,不时地,悄悄打量这一路从外院到内院沿途的园林景观。
秦朝宁个子小,仰着脑袋观察四周。
这所书院和他想象中的相差甚远,处处细节都稍稍精致,从假山到花木到路上的一颗小石子,均像是经过一番风雅的安排刻意设计,有种苏州那般的园林观感。
待他们一行人走到了内院,抬眸可见几个学堂里的学子们坐得密密匝匝。他们的服饰如一,皆是青衿套棉衫,头戴四方平定巾(一种方形软帽),目不斜视。
孙夫子看了一眼,便抬手捋了捋自己的白须,目光又往队伍里穿得最厚实,圆滚滚的秦朝宁看了看。
还是自己书院的学生们穿得暖和。
有一些罪,其实并不是非吃不可,他如是想到。
这时,一位与孙夫子年纪相仿、微胖、脸色红润的夫子走了出来。
他径直朝东篱书院一行人走过来,给孙夫子问候道,“孙夫子别来无恙。”
“鄙人见过王夫子”,他朝对方行礼道,然后带着举试班的学子们一道走了上前。
来者便是明德书院的院长,王举人。这位王夫子把他们一行人带到内院的正厅里。
这会,正厅里除了他们一行人,早已有十几个明德书院的学子在此等候着。
孙夫人与王举人在厅内寒暄片刻后,便各自坐在了正厅提前备好的书案前,抬手让对方书院的学子一一上前来问话。
随即,他们在裁好的纸张上,分别把这些学子的姓名、年龄、籍贯、三代写上,末尾备注:[1]此子性资敦厚、文行可称者,今XX年秀才举人XX为该学子保举,然后在其上盖上私印。
等到了秦朝宁上前时,王举人停下了手中的笔。他与秦朝宁四目相对了一瞬,侧过身问孙夫子道,“今年,你们启蒙班的蒙童也要下场?”
县试的报名费是一两银子,过去也有家境优渥的蒙童每年的县试都参加,权当试试。
王举人疑惑的是,面前这个憨态可掬,眼神澄澈的小子是不是也要下场。他是否需要为此学子保举,还是说他只是跟着夫子和师兄们来明德书院看看而已。
闻言,孙夫子抬头扫了一眼脸上笑容灿烂的秦朝宁,“……”
这小子当真常年虎头虎脑哇。
他顿了顿,告诉王举人道,“此子今年亦下场,劳烦王夫子帮忙保举。”
“好”,王举人顿时应下,把眼前的小子当成了花钱体验的蒙童。
直到秦朝宁把个人的三代信息说完整了,王举人才神情恍惚地看向孙夫子,“……”
军户营区军余幼丁???
所有人都知道,整个盐边县的百姓里头,前些年都是军户最穷,现在也不见得富裕。这孩童如何得以下场应试?
而且让他着实纳闷的是,他总感觉这秦家的信息有些眼熟。
见状,孙夫子与他对视了一霎,语气平淡地说道,“咳,信息确实如此,其中无误。劳烦劳烦王夫子了。”
谁能想到幼丁会下场举试呢?说实话,这也是他平生第一次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