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苗抬头看老师,也不哭了。
范老师就看六六,然后说她:“你再问她。”
六六就看苗苗,“你的新鞋是你哪个妈妈给你买的?”
“沈妈妈买的。”
“我的是在上海买的,京城也有卖吗?还是沈阿姨叫别人从上海捎带回来的?”
“京城也有卖,在百货商场买的。”
“要知道京城有卖的,我姨妈就不在上海卖了。她不熟悉上海的路,走错了好多次,那边的话她也听不太懂,问了几次路才找到了。”六六说着又问,“沈阿姨的腿好了吗?她能上街了吗?”
“一个同事去看望她,她托同事给我买的。”
“哦!”六六聊完了,她觉得这个话题聊到这里就聊不下去了,然后看老师:我没有说的了。
范老师:“……”你还挺能说。
见老师不说话,六六:“……”她继续没话找话,问苗苗,“你知道上海在哪吗?”
“不知道!”
“地图上我知道,但我没去过。我大伯说今年寒假带我去……”
范老师直接打断了:“好了!这不聊的挺好吗?”但就是不能长期在一起聊,聊的多了,一个说者无心,一个听者有意。
时间长了,也确实不好!家庭环境塑造了孩子不同的性格,那就得想办法给分开。
但至少这个周不能给分座位,等过两年,都忘了今儿的事,再多调换几个座位,把她们给分开吧。
她摆手叫两人回教室上课去,然后两人一前一后的往出走。
六六出去了,还要回头说:“老师你忙,再见!”说完,还拉苗苗,低声提醒,“给老师说再见。”
“老师再见。”
范老师:“……再见。”
等人走了,她端起茶杯子,才要喝水,又有一个哭着跑来了,来告状了。话没说完,上课铃响了,“先上课去!我知道了,回头我处理。”
一天天的,一半时间都在断官司!要知道当老师要干这个差事,我当时报考法学,去法院当法官得了。
“我们老师还挺好的。”
六六是这么说范老师的,她说,“我还以为老师又要让我叫家长。”但是并没有,她就学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怎么处理她给苗苗的事。
“就是三个妈妈对她还都挺好的……”不是最完美的妈妈,但我觉得,“都在负责任呀!她亲妈也没不管她,后妈也没有说对她不好……黄阿姨对她挺好的,沈阿姨花那么些钱,我也觉得挺好的!她肯定是觉得人家很好,才叫妈妈的呀!那我问她……哪个妈妈买的,为什么要哭?”就很莫名其妙。
桐桐:“……”她问说,“然后呢?你们和好了?”
“我不会总跟她玩,总跟她说话的!她们下课去跳皮筋,我就去外面压腿。”
“她们跳皮筋,你不去玩?是玩不过别人吗?”
“不是啊!我个子矮,撑不高皮筋。”
桐桐:“……”
行吧,反正就是你一个人,没人跟你玩的意思吗?大孩子和小孩子本来就不大能玩到一起,这种跳级就会有这种的弊端。她跟同学有年龄差,而这种年龄差会一直伴随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