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完毕,朱樉决定改变行军方向,追击朱棣的队伍。
他命令大军轻装前进,只带必要的装备和粮草,以提高行军速度。
“记住,我们的首要目标是擒获朱棣和李景隆。”
朱樉对将领们强调,“尽量活捉,不要伤及性命。父皇和太子殿下需要他们活着受审,揭露背后的阴谋。”
大军调整方向,向西北方快速推进。朱樉亲自带领一队轻骑兵,走在最前方,以便随时调整策略。
两日后,斥候传来确切消息:前方确实是朱棣的队伍,他们正在向一座名为“龙虎山”的地方行进。
“龙虎山?那里有什么特别的?”
朱樉询问熟悉当地地形的向导。
向导解释道:“回禀殿下,龙虎山是道教圣地,张天师道观就在山上。山势险峻,易守难攻。而且,山中有多条秘密通道,通往不同方向。若朱棣熟悉地形,很可能会利用这些通道逃脱。”
朱樉眉头紧锁:“朱棣为何要去龙虎山?是寻求道教的庇护,还是另有所图?”
“殿下,龙虎山不仅是道教圣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老将赵德解释道,“谁控制了龙虎山,就等于控制了通往南北的要道。朱棣若占据此山,不仅可以暂避锋芒,还能控制交通要道,方便后续行动。”
“有道理。”
朱樉点头,“那我们更要抢在他们之前,截断他们的去路。”
朱樉立即调整计划,命令骑兵队伍绕道前进,先一步占领龙虎山通往山顶的要道。同时,主力部队则从正面推进,形成合围之势。
“切记,要采取突袭战术。”
朱樉叮嘱道,“朱棣虽有两千人马,但若我们能出其不意,仍有胜算。”
计划部署完毕,朱樉亲自率领一千精锐骑兵,连夜赶路,绕到了龙虎山的后方。
天亮时分,他们已经占据了通往山顶的几条要道,同时也派出了斥候,监视朱棣队伍的动向。
“殿下,朱棣的队伍已经抵达山脚下,正在休整。”
一名斥候匆匆报告,“他们似乎不知道我们已经在这里埋伏。”
朱樉满意地点头:“很好。待他们开始上山,我们就发动突袭。”
某日朱元璋传旨,要求朱樉带兵巡防北境。
朱樉正在书房中研读军书,突闻太监尖细的嗓音从院外传来。
“三殿下,圣旨到!”
朱樉放下手中竹简,整理衣冠,大步走出书房。
院中,一名黄衣太监手捧圣旨,一脸肃穆。朱樉双手接过圣旨,恭敬地跪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境连年动荡,蒙古各部蠢蠢欲动,边关守备亟需加强。朕思之再三,念我三子朱樉智勇双全,堪当重任,特命其率领五万大军,前往北境巡防,确保边关安宁。钦此。”
朱樉谢恩后,起身送走太监,脸上的表情逐渐凝重。
“父皇为何突然让我去北境?”
朱樉喃喃自语,“太子病情刚有好转,我正在朝中推动削藩政策,此时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