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猛然察觉,这是朱元璋在试探自己,甚至可能是想借机让自己远离权力中心。自己提出削藩建议虽得朱元璋认可,但或许父皇心中仍有疑虑,担心他有更深的野心。
思索片刻,朱樉叹了口气:“不管父皇用意如何,我朱樉始终忠心耿耿。若父皇要我去北境,我便去北境。”
他知道,抗旨不遵只会坐实父皇的猜疑。
翌日,朱樉入宫面见朱元璋。
“父皇,儿臣已准备就绪,即日便可启程前往北境。”
朱樉恭敬地跪在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审视着自己的这个儿子,缓缓点头:“北境事关重大,你此去须得谨慎行事。蒙古各部虽已臣服,但野心犹在,稍有不慎,便可能酿成大祸。”
“儿臣明白。”
朱樉点头,“儿臣必定谨遵父皇教诲,确保边关安宁。”
朱元璋沉默片刻,又道:“削藩之事,已有太子和众大臣操持,你不必挂念。专心驻守北境即可。”
“遵命,父皇。”
朱樉低头应道,削藩政策是他提出的,若无人坚定推行,恐怕难以成事。
离宫后,朱樉立即召集心腹谋划北上事宜。
他的书房中,几位心腹正在等候:谋士薛忠、武将陈德、密探首领李义。
“诸位,我即将奉旨前往北境,需你等助我一臂之力。”
朱樉开门见山地说。
“殿下,此次北上,恐怕不仅仅是巡防那么简单。”
薛忠皱眉道,“北境自大将军蓝玉被诛后,已无有力统帅,部队松散,战力下降。殿下此去,怕是任重道远。”
朱樉点头:“我也想到了这点。父皇让我去北境,表面上是巡防,实则可能是考验。我若能治理好北境,或许能得父皇进一步信任。”
李义低声道:“殿下,北境远离京城,通信不便,我担心有人趁机在朝中散布对殿下不利的流言。”
“这点我已考虑到。”
朱樉沉稳地回答,“我会留下一些心腹在京中,密切关注朝局变化。同时,也会建立信鸽传书的渠道,确保信息畅通。”
陈德拱手道:“殿下,末将愿随殿下同赴北境,为殿下效力。”
“正有此意。”
朱樉看向陈德,“你熟悉北境情况,又有实战经验,正是我所需要的。”
随后,朱樉详细布置了各项准备工作:挑选可靠将领,调拨精锐士兵,筹措粮草物资,整备兵器甲胄。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出发前夕,朱樉特地去了东宫,向太子朱标告别。
“大哥,我即将启程前往北境,有些话不得不说。”
朱樉神色凝重。
朱标拉着他的手,关切地问:“何事如此严肃?但说无妨。”
“削藩之事,务必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