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微微一笑:“周将军之忧虑不无道理。正因如此,我们的整顿工作必须秘密进行,不动声色。同时,派出更多斥候,掌握敌情,先发制人。”
会议结束后,朱樉立即着手实施自己的计划。
他派出心腹,分赴各镇,暗中调查军中积弊。
同时,也派出了大批斥候,深入草原,探查蒙古各部的动向。
数日后,调查结果陆续返回,情况比预想的更加严重。
贪污军饷、虚报兵力、与蒙古商贩勾结的情况比比皆是。
更令人担忧的是,蒙古各部似乎察觉到了北境的混乱,正在秘密集结兵力,可能准备发动大规模进攻。
“情况紧急,必须立即行动。”
朱樉在听取了李义的密报后,当即决定,“李义,你继续监视蒙古各部的动向,有任何异常立即汇报。陈德,你负责清理军中蛀虫,绝不姑息。”
陈德领命而去,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整顿。
短短一个月内,就查处了数十名贪污军饷的军官,其中不乏高级将领。
这一举动虽然引起了一些抵触情绪,但更多的是普通士兵的拥护。
与此同时,朱樉也没有忘记加强军队的训练。
他亲自上阵,与士兵们同吃同住,每天清晨,他都会带领士兵们跑步、举重、练习刀法和箭术。
“殿下,您何必亲自训练这些普通士兵呢?”
一次训练后,周鼎不解地问。
朱樉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认真地回答:“周将军,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一支军队的强弱,不在于将领如何英勇,而在于每一个普通士兵是否训练有素。”
周鼎闻言,肃然起敬:“殿下此言,末将受教了。”
随着整顿的深入,北境军队的面貌逐渐焕然一新。
士兵们的训练更加刻苦,军纪更加严明,士气也随之高涨。
同时,朱樉还下令修缮了多处防御工事,加强了边境巡逻,使得蒙古各部的骚扰行为明显减少。
然而,好景不长。
一日清晨,李义匆匆前来报告:“殿下,大事不好!鞑靼部已经集结了三万骑兵,准备大举入侵宣府镇!”
朱樉眉头一紧:“何时会动手?”
“据探子回报,最快三日内。”李义答道。
“传令下去,各部立即进入战备状态。”
朱樉当即立断,“召集所有将领。”
不到一个时辰,各部将领已经集结在大帐中。
朱樉站在沙盘前,指着宣府镇的位置说:“鞑靼部即将大举进攻宣府镇,我们必须做好应对准备。”
周鼎担忧地说:“殿下,宣府镇驻军虽已整顿,但面对三万鞑靼精锐骑兵,恐怕难以抵挡。”
“正面迎敌确实困难。”
朱樉点头,“但我们可以智取。鞑靼人长于野战,但不擅攻城。我们可以依托城池固守,同时派出精锐部队,从侧翼袭击他们的粮草补给线。”
陈德眼前一亮:“殿下此计甚妙。切断敌军粮草,必然使其腹背受敌,难以持久。”
朱樉继续说道:“我已派人前往大同镇求援,但距离较远,援军不一定能及时到达。因此,宣府镇的守军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同时,我会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骑兵,穿插到敌军后方,袭击他们的辎重队。”
将领们听了朱樉的部署,纷纷表示赞同。
“殿下乃皇子,身份尊贵,亲自冒险实属不妥。”李玮劝道。